Tuesday, May 30, 2017

孤船

漁夫他划著船,出了海
足跡消失了
遠離了那片金土
不回頭盼
也只是任由小船搖曳著
與風作伴

獨自小酌
卻也不得閒

航向遠方
不知惹怒了誰
夜夜風暴
又好似警告
禁止通行

他微笑不語
凝視著襲來的雷光
無言惆悵
也受盡摧殘

晃晃數日
茫茫大海中
那艘小船依然搖曳著
那個他依然醒著
誰在乎呢

Wednesday, May 17, 2017

Tuesday, April 25, 2017

不過是顆沒有鮮花的樹
挺立著的你
始終有一絲柔韌
沒有太多的點綴
也只能惆悵

如果讓人悲傷
一定是你
是你
仍然等待著
一個人

沒有人
看見你低垂的眼中
曾泛著淚光
誰能知道你曾試著
用你的手  拭過送行人的淚
卻仍然濕了衣衫

一個又一個
拎著行囊
匆匆地
走近了  也走開了

直到哪一天

楊柳樹下
夕陽映出的身影
一棵樹 一個人 一份希望
直至時間的盡頭

Saturday, April 22, 2017

嘗試犯錯

這世界,最不缺的是正確答案。誰對誰錯,也不必然是唯一重點。

Thursday, April 20, 2017

生不逢時

任何時代總有一群人哀怨著「生不逢時」,狂喊著的聲音卻在人群中消失,因為社會主流價值總會扼殺並否定他們的存在意義。

Monday, April 17, 2017

隨風

看得再仔細
記得再熟悉
風吹過回憶
竟消失無盡

隨風    而去

Tuesday, April 11, 2017

故事

當電影都在拍續集,有些故事卻早已完結。

Monday, April 3, 2017

聊聊水滸傳

縱觀《水滸傳》,梁山好漢之所以會選擇接受招安, 必有其原因。按書中敘述,接受招安的觀念背後所倡導的價值正是報效朝廷、精忠報國。然而,在打著“替天行道”、“剷除奸佞”的旗子底下,梁山好漢的忠心卻是存在邏輯上的矛盾的。自菊花會上態度確立之後,宋江所引領的梁山好漢一直持有的態度都是“早日接受招安以報效朝廷,表達忠心”的。且看打家劫舍、三打祝家莊、智取生辰綱、智取無為軍、小霸王周通強搶民女、雙槍將董平擄走程太守女兒,這都是梁山好漢們所做的事情,同時想要剷除奸臣、打擊貪官污吏的好漢們卻賄賂宿太尉、討好奸臣高俅,以讓他們在皇上面前美言幾句,提及招安一事。一群打著“忠於朝廷”名號的人所做的事情卻是朝廷所不容許的,這邏輯本身就很奇怪。

其實梁山好漢們言行不一致卻是有其緣由的。朱熹所完成的三綱五常中的“君為臣綱”正是當代社會最牢固的思想枷鎖,這一綱要教導為臣者應服從並忠於君主。只可惜在“君為臣綱”的道德觀念束縛底下,許多的為臣者卻是死守規則,不願變通,以至於滿腔的忠心卻總被埋沒。一眾梁山好漢及岳飛等都是這時空背景下、這道德觀念下的悲劇代表人物。古語有云“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岳飛也正是如此,他明知接著打下去很可能為宋朝帶來更大的優勢,卻因為所謂的“忠心”二字被迫打道回府,承受“莫須有”的罪名鬱鬱而終。當時梁山好漢也同樣被這一道德觀所束縛著,以至於他們認為只要能夠歸返朝廷體制內為朝廷效力就是忠心的體現,結果釀成後來的悲劇。我不是要批判所謂的“忠心”,只是認為在非常時期並不是聽從君主的話才是忠心,真正的忠心應該是懂得審時度勢,知道怎麼做才是真正的報效國家。像是孫中山先生當時也意識到清朝的腐敗已不是能在體制內改變的時候,他做出了對國家來說最對的選擇。同樣的,當北宋朝廷內部已是腐敗不堪,奸臣貪官隻手遮天的時候,再想著進入體制內報效國家,無疑是扛著“忠心”大旗白白送死的體現。忠心的體現方式可以有很多種,為何就一定要以一死去換取忠心。畢竟人只要還活著就有無限可能,能做的事情就更多。

其實如果可以,我最希望的是梁山好漢們從一開始便不愚忠,不打算接受招安,就不會擺低姿態,處於被動狀態,而是主動地在體制外不受奸臣控制地報效國家。如此一來,好漢們可選之路便會增多,便有無限的可能性,也不至於演變成如今忠義兩難全的悲劇,宋江也不至於背上“為了忠心,典當對兄弟們的義氣”的罵名了。換句話說,故事的一開始便決定了最後的結局。我並不是要推翻或是抨擊《水滸傳》一書,《水滸傳》作為四大名著之一必定有其文學價值及教育意義。其實透過《水滸傳》,我們更應該看到梁山好漢因為愚忠、因為被道德觀念束縛,最終所釀成的悲劇。這時,我們應該反思,究竟孝順父母是不是就應該完全順從父母的話,是不是不聽老師的話就是不懂得尊師重道。在現今社會,透過閱讀《水滸傳》,我們才得以意識到道德觀念的存在並不是要枷鎖一個人的思想,而是希望人們擁有獨立思考,去判斷何為正義,何為正確的決定。故此,我認為,其實忠與不忠,自有分曉在心中。

純屬個人淺見,望能拋磚引玉。

與君共勉之。

Saturday, March 25, 2017

改變

那吶喊的聲音,是歷時久遠的回音。
當你終於發現,或許一切早已改變。

習慣就好,畢竟改變是唯一的不變。

Tuesday, March 14, 2017

夢境不僅能刻畫美好憧憬,也能掘出內心最深處恐懼。

Saturday, March 4, 2017

一點點...

再全面覆蓋,水依舊找縫隙流出;

再完整氣球,空氣依然不斷洩出。

一點點,一點點,一點點... 別停。

Wednesday, February 22, 2017

如果時間慢一點

如果時間慢一點

慢一點
我就能鑽進那微小的空隙
擁抱著最美好的回憶

慢一點
我就能將你的手緊緊握住
犯不著此刻頻頻回顧

慢一點
我就能和自己說一聲再見
就當是我們最後見面

慢一點
我就能從思緒中緩緩抽離
坦然面對已發生的一切
已過去的時間

不再嘆息,不再惋惜

Friday, February 10, 2017

辯論場上定義「愛」

誰敢定義「愛」?辯論員敢。

又如何。

場上滔滔不絕地大談愛情,場下不都有各自的感情問題?

賽中給出的答案,始終解不了心中的疑惑。

Saturday, February 4, 2017

別為它命名

伸手去觸碰
流於垂直面
圍牆在收縮
別透出光線
蜷縮於無盡
昔日不曾見
初知何苦心
別為它命名

Sunday, January 29, 2017

僅存的是荒唐

關上吧
關上吧

隨心所欲地在黑暗中釋放
毫無忌憚地在猖狂中流浪

無所謂妄想
無所謂迷惘

純粹色彩無需的光芒
純淨心靈無需的希望

僅需的是遺忘
僅存的是荒唐

不求如願
但求無怨

但求
那一刻
那一瞬
所剩的絕望
無盡的黑暗

Tuesday, January 24, 2017

犯賤

明知是懸崖,非得向前走去
想成是下階梯,腳步只會踏空
興許是堅信著什麼,改變它的模樣
懸空落墜那瞬,也不過是自作自受

誰不犯賤?也能低調。

Wednesday, January 18, 2017

被遺忘已久的人

被遺忘已久的人
你在我靈魂深處
看不見的角落裡
貢獻出那一塊磚
構築著我的夢
我的人生

Thursday, January 12, 2017

他是一棵大樹

他走過了,落寞的背影有著的是徬徨與無助

他扛起了,寬厚的肩膀有著的是負擔與責任

他流淚了,濕潤的眼角有著的是辛酸與堅決

他捱過了,停滯的歲月將他寫出後來的故事

由他的希望續寫,就安心了

Tuesday, January 10, 2017

馬來西亞沒有秋天!

梧桐一葉落,天下皆知秋

秋天飄來一陣雨,黃花枯葉早已鋪滿街道

一幕幕像舊照片般泛黃,卻將所有的思念放大

走著走著,左跌右撞,或許需要個平衡點,我才能走過這個秋天

但走過了又如何

此時此刻的秋色,我也只感受到四季炎熱

Thursday, January 5, 2017

你在那兒我在這

你那兒的風吹來了
我聽見你的聲音
你那兒的雲飄來了
我看到你的模樣

夜空中的雨落下了
思念在霧中流浪
放晴後的彩虹醉了
我彷彿看見你的身影

碎了

Sunday, January 1, 2017

Friday, December 30, 2016

乞求基本權利

有時候不禁想問「為什麼我們的基本權利也需要別人給予?」,但仔細想想,都是因為人類犯賤。

Friday, December 23, 2016

走了

風吹走了
相片燒毀的餘燼
卻帶不走有你的回憶

雨帶走了
眼淚流過的痕跡
卻留不住我們的曾經

Thursday, December 15, 2016

社會框架底下的創新

事已至此,人們卻總愛在不斷完善社會制度、努力建造法律體制的同時,極力提倡創新且鼓勵人們跳脫框架。的確有些讓人不解。

或許這樣的疑惑有些不夠精準。換個說法吧,當我們極力推廣「利用雙手建造未來」的時候,又是誰限制了我們能建造的空間?

但凡生於世上的人,都早已被教育體制和社會觀念束縛著。人們的未來都早已被規劃。或許有的人能夠突破現有限制,從而引領社會發展方向或是從此脫離社會,但難道說社會體制的建造僅僅就是為了讓人不斷挑戰嗎?而事實上,那些個被稱為創時代的天才們的突破又真的有衝撞到社會的框架嗎?

希望你的創造力爆棚的人們,卻正在阻止你突破社會的枷鎖。哪怕你另闢蹊徑,終有收穫,卻仍無法真正地使社會制度產生大幅度的動搖。

尋思著這可能不是社會的錯,或者說更應該是那些提出社會概念理論的人,抑或是最先建造起社會體制的人。但仔細想想,也並非如此。凡有人,便有社會,當社會體制不斷地被建造起來,人們便開始想要完善它。且不論人性的缺點會否影響社會體制的完善,但最先動「完善社會體制」念頭的人又憑什麼為後人決定他們以後的生活環境與面貌呢?以至於後人不斷地繼續著這個過程;以至於後人在追求創新與突破的時候總得被困在社會制度中。

而或許這樣的提問過於反社會,或許會被視為邊緣者,但終究無法停止去詢問「為何他們有權利為我們的生活設定框架」,當然地,這可能只是我給自己設定的框架而已。

無論如何,所幸的是這社會體制也並無「綁架」我們,因此我才能夠在此簡述微言,好拋磚引玉。

以上純粹個人陋見,但願與君共勉。

Friday, December 9, 2016

若非你快樂

非你走過
路上含羞怎會掩面躲藏
若非那一瞥
園中花兒怎會放紫綻紅
鳥語中
蝴蝶眨著雙眼
清風徐
思念飄向遠方
惜日西下
終不見你身影
只盼明日
有幸重臨此景

而那鳴笛聲終將帶我遠去
但若你不曾走過
我不會停留








——來泡壺快樂的茶

Friday, December 2, 2016

逃城

那優美的旋律擠不進城市的縫隙
像是蓮花與淤泥格格不入的場景
城裡煩悶的木偶走出城外
到遠方尋找生氣
律動著身心
恢復了呼吸
不再窒息
卻也不再回頭

Monday, November 28, 2016

哪個是真實的自己?

或許你會覺得人們總是在網上塑造自己想要的形象。

但,我們又何嘗不是在現實生活中建立著屬於自己的形象呢?

換句話說,這只是在不同的世界中塑造著不一樣的自己。

更或者說,誰又能保證真實的自己是什麼樣的,還是這本就不存在?

社交媒體的問題在於你在網路上建立了一個虛擬化人格,而當他人對你的印象停留在社交媒體時,在現實中接觸到你,導致他人對你的印象產生錯亂。

簡單來說,就是他人在社交媒體上與你溝通,自以為很瞭解你了,卻在現實中無法正常地與你溝通。這不必然是因為社交恐懼症或是缺乏社交臨場感,更可能的是因為虛擬化人格與真實人格之間的差異。

而更大的問題是我們不曾意識到這一點。但即使我們意識到了這一點,且明白這是一個問題,我們卻不願改變,而是感嘆了一會兒,然後再接著犯錯。

就像我。於是,我又繼續重蹈覆轍了。

嗟乎。

Wednesday, November 16, 2016

堅定

秋風掠過
夜雨滂沱
他用雙腿換迷彩

春紅綻放
旭日照芒
他用一生換和平

Saturday, November 5, 2016

無名丘

我們睡在一塊石頭下
誰找得到我們
他們不曾站在我們面前
我們曾經站在他們前面
那些是我的朋友
而我又是誰

Wednesday, November 2, 2016

Wednesday, October 26, 2016

這張彩票來之不易

天台,向前踏一步,就能夠在一秒內向下移動50米。

那些輕生而選擇跳樓的人,應該都面臨過同樣的場景吧?

向前望去,那一幢幢的大樓,那些城市化的產物,在近一個世紀的時間裡慢慢地浮現起來了。

活在現在的我們,應該都不覺得神奇,那些山丘、土壤,就更不值得一提了。

習以為常的存在,以至於我們忘了,當初一個細胞的分裂,竟形成了這些自然景觀。

再想想,如果當初宇宙大爆發有些許的不同,或許就不會有山丘了。如果當初春秋戰國時期的傷亡人數再多一些,或許我的祖先還沒成親就卒於沙場上了,我就不可能站在這片土地上了。

理論上來說,一個人會有雙親,那這麼算來,我有上萬個祖先了吧?人一生總免不了幾經大難,更何況是古時的戰爭年代。

這樣看來,我是有多僥倖,才能來到這個世界。

所以,我不會踏出這一步。

因為,我知道,時間過得越久,活在這世上的人的存在就越顯得神奇。那麼神奇的存在,怎麼就教它消失了呢?

那些輕生的人或許是沒看到這一點吧?

套用《紙牌的秘密》裡的概念發了這文,再套用該書的句子來做個結語吧:

「人生是一場規模龐大的摸彩遊戲,只有中獎的彩票展現在我們眼前」,所以我們才忘了這張彩票來之不易。

Wednesday, October 19, 2016

熱誠

所謂熱誠,不正是因為意識到沒有能力到達心中那個理想鄉,才會有的覺悟嗎?

以至於努力的當兒只需要注重過程就好了。這樣,才能夠對得起自己啊!

Monday, October 10, 2016

故人

無可否認,遇見故人那瞬,回憶隨之湧出,些許的感慨、懊悔似乎是那些回憶存在的佐證。心情五味雜陳,不知昔人之友,如今身處何方?

Sunday, September 25, 2016

名利似水

抓了一把水,緊握著,不覺間從縫隙流走。緊握著的也只是自己的手。

得到了名利。擁有了,終究會從手中溜走。擁有著的也只是自己的夢。

可悲的是人性。
明知水會流走,名利會溜走,
卻仍不斷地嘗試,以為總能牢牢抓緊。

名利似水,看似虛無,卻如此真實,世人皆為之所趨。

終究也是浪費了時間,虛度了光陰,卻只買了一個教訓。

而我,還在抓著一把又一把的水。可笑亦可悲。

最終,一切皆徒然,值得嗎?也許吧。

或許有一天,我才會發現,只有一小滴的水,才不會流走;

或許有一天,我才會發現,沒有想抓住的水,很平靜地躺在我的手心。

Thursday, September 8, 2016

向現實低頭,再逃離框架?

總以為站在這個社會框架的邊緣外,但終究明白了其實我只是窩在最低層自以為瀟灑地看著慢慢往社會高階爬上去的人。

現在,我開始也爬上去了,才明瞭我只是在這框架中打滾,從來沒有逃脫過。這都取決於我願不願爬上去而已。

或許,有的人是看透了,既然無法逃脫,那就在這牢裡好好地過活吧;也或許,有的人相信只有爬到最高,才能真正逃離吧。

我應該是選擇了後者,所以我才慢慢地融入了這個體制,以為只要我玩爛了這個制度,就知道其破解之道。

只怕我不知不覺地就被吞噬了,毫無意識地踏入無盡深淵。只盼我不會就這樣地讓我的思考能力死去,只盼我能一直像嗑了藥般地興奮卻依然保持清醒。

不要再自我安慰了;不要在向現實妥協後還覺得自己離夢想更近了;不要再像萊特兄弟那樣以為創造了飛機就離「想像鳥一般自由飛翔」的夢想更近了;不要再欺騙自己了。

既然向現實低頭了,就痛快地承認吧!這不是什麼可恥的事,這世上的人幾乎都是這樣的吧?這不是錯吧?應該吧?我想。

Saturday, August 20, 2016

Thursday, August 4, 2016

自然界不需要人類的保護

「“其實人也是生態環境中的一部分,也是生物鏈的一環,為什麼不能捕殺動物?問題是不要用各種機器捕殺所有的的動物,人類的開發和對自然界的掠奪其實把自己從生物鏈的一個環節誇大,變成了一個終點。”

我沉默着不知說什麼。

嘉維勒又說:“其實自然界不需要人類的保護,它只需要人類不再破壞。任何形式的保護都是另一種破壞。”這種想法似曾相識,也許只有所有真切感受到自然的人才會有如此一致的觀點吧。」

——《非是非非》孟雲劍

Sunday, November 11, 2012

看著我們過往已被刪除、不完美卻讓人懷念的聊天

我突然想回到那個時候,可惜就是不能

如果能回到過去,或者會更好。

但就是不能,所以才會有了我今天坐在這裡

打著的這段文字,以及回憶過去的笑。